泰國近年來積極發展IP與文創產業,政府推動各類文化創意計畫,並吸引國際品牌合作,提升本地IP的影響力。泰國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與藝術創作氛圍,當地消費者對於本土設計師品牌與原創IP的接受度逐年提高。特別是動畫、漫畫、角色形象設計等領域,逐漸成為市場焦點。

泰國IP市場的成功案例包括本土角色形象「Mamuang」與「Cry Baby」,這些IP不僅在泰國市場深受歡迎,也透過國際展會與聯名合作推向全球。此外,泰國的文創市集、藝術展覽與大型動漫展覽如Thailand Comic Con、Bangkok Illustration Fair等,為IP品牌提供了重要的曝光機會。
隨著泰國消費者對潮流玩具、文創商品的需求上升,許多國際IP品牌也加速進軍泰國市場,例如泡泡瑪特在當地開設Labubu主題店,並結合當地文化元素創造獨特的消費體驗。泰國IP市場的增長潛力,使其成為東南亞最具發展潛力的文創產業重點區域。
名創優品的IP合作策略
在尋求新的增長曲線與提升品牌價值的過程中,名創優品同時協助大型IP版權商實現流量變現。2018年,創辦人葉國富前往美國迪士尼總部,推動與漫威的版權合作,讓名創優品成為首家獲得漫威全球IP授權的企業;2020年,名創優品進一步提出「興趣消費」理念,將「好看、好玩、好用」作為全新的產品策略。
在選擇合作夥伴時,迪士尼等國際版權方不僅考慮門市覆蓋範圍與銷售規模,也非常重視門市數位化系統背後的數據真實性。名創優品自發展初期便投入全流程數位化建設,這使其獲得IP版權方的更多信任。此外,在渠道分成、產品設計高頻交流、供應鏈品控標準等方面,名創優品皆能滿足國際版權方的要求,促成雙方共同開發市場增量。
從芭比、Loopy、草莓熊到Chiikawa,名創優品展現了強大的IP產品開發、行銷運營與銷售管理能力。例如,2024年名創優品主推Chiikawa IP,並為其設計系列化產品,自3月起在各大城市舉辦快閃巡演,提供消費者沉浸式體驗,成功激發年輕人的關注與購買力。
泡泡瑪特的IP自研模式

泡泡瑪特將自有或獨家IP視為核心競爭力,無論是拓展線上多渠道還是全球市場,皆圍繞獨創IP價值的分發策略。2023年,泡泡瑪特的自有與獨家IP仍然貢獻公司收入近八成。這些IP能夠保持競爭力,主要來自於多媒體與多場景運營,例如:
- 每年吸引數百名藝術家、數十萬人參展的國際潮流玩具展
- 北京泡泡瑪特樂園的開幕,使Labubu的熱度再度提升
- 新推出的《夢想家園》遊戲,強化IP與用戶的互動連結
透過不斷豐富IP內涵並維持與受眾的緊密聯繫,泡泡瑪特的產品銷售能夠水到渠成,進一步增強品牌忠誠度。
品類矩陣:圍繞IP打造多樣化產品
經過數年的全球IP授權合作,名創優品IP商品的銷售占比在2024年第一季度達到26%,目標在2028年提升至50%。公司長期經營的11大品類皆推出IP聯名產品,並在IP熱度高峰期推出系列化商品,例如2023年芭比電影上映期間,推出芭比主題包袋、配件與美妝產品。
IP賦能的策略也與名創優品的品牌升級戰略相輔相成。自2022年起,名創優品持續推動品牌升級,穩定70%的商品價格,同時提高部分產品價值,增加「好玩、好看、好用」的精選商品。玩具與香氛等品類銷售占比逐步提升,這些品類不僅能激發衝動消費,亦可提升會員消費頻次與毛利率。
泡泡瑪特則透過擴展品類提升競爭力,近年來從盲盒手辦拓展至毛絨玩具、手機支架、包袋、卡牌與積木等類別。以Labubu為例,2020年泡泡瑪特嘗試開發搪膠臉毛絨玩具,最初市場反應一般,但經過材質與設計調整後,2023年推出的Labubu馬卡龍系列一上市即售罄,甚至在二手市場價格翻倍。

海外拓展:結合特色與在地化策略
全球市場為企業提供了發展空間與文化輸出的機會。名創優品預計美國市場將拓展至1000家門市,截至2024年8月已開設200家直营店。歐洲地區也被視為下一個增長重點,與美國擁有相近的市場規模與購買力。
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,名創優品已在海外開設2753家門市,其中亞洲與拉美市場發展較為成熟,但自2023年起亦加快北美市場的拓展步伐。泡泡瑪特亦於2024年8月在海外開設117家門市,並以亞洲市場為主要擴張區域。
不同市場的門市策略亦有所不同,例如:
- 名創優品 在美國主打大型商場店,以IP商品吸引消費者;在印尼則開設街邊店,提供剛需日用品與食飲品類。
- 泡泡瑪特 在東南亞如泰國MEGA BANGNA購物中心開設Labubu主題店,以「森林」設計呼應IP概念,並推出穿著泰服的Labubu人偶,開業首日銷售額即突破千萬元。
此外,泡泡瑪特也簽約當地設計師IP,如泰國本土的Cry Baby,並將其引入本地市場,2024年上半年該IP已創造3.5億元收入。